【三下乡】人物报告:文学作家王守运:伴戈壁变绿洲用笔写下兵团精神用心宣扬红色基因

发布者:学生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8-31浏览次数:10


  

在新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部边缘,有一座兵团城市熠熠生辉——石河子市。这里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的所在地,也是兵团精神的生动实践地。多年来,石河子市以兵团精神为引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谱写了“沙漠变绿洲,戈壁建新城”的壮丽篇章。这些成就是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典范。数十年来,他们肩负着守卫边疆、建设祖国的使命,把荒原变为了农田,将沙漠建成了绿洲。他们扎根边疆,不畏艰苦,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而王守运老人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玛纳斯河流管理处退休的老党员,王守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兵团人与这条河流的故事。

“玛纳斯河流是一条内陆河,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源出天山北麓,它是由六条冰川支流汇合而成的,整个流程是456公里,这条河养育了石河子的人民。玛纳斯河很早在新疆水利的史书就有记载,开发于唐朝。在清朝乾隆年间,河流继续被开垦。从唐朝到1949年玛纳斯河只开垦了24万亩土地。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重视之下,才开始正式治理玛纳斯河。在改造玛纳斯河的过程中,兵团人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几千年来玛纳斯河只开垦了24万亩土地,可是在解放以后,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已经开垦了470万了。所以这个成就是很大的,这些都是兵团人用汗水换来的。治理玛河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当时工人们住的是棚子,不管走到哪,都是天作房地当床,吃的是粗粮咸菜,条件非常恶劣,机械化程度又低,全是靠人力。许多人在修建过程中无法兼顾家庭、生存的戈壁也可能遇到一些猛兽并且修建水库的过程中危险是很多的,好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献出了生命,所以兵团人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巨大的牺牲,才创造出了现在玛河的成就。”王守运老人十分感慨玛河的成就以及兵团人的奉献精神。

他不仅是兵团精神的记录者,也是宣扬者。在看到这些一个个的无名英雄后,王守运老人为这些默默奉献的兵团人写了一本书——《洪峰》,因为他想把兵团人的精神写下来,传下去。王守运老人还曾在修建水库过程中,为宣扬兵团精神向水利部上报他整理的一些文章,并且获得了全国的先进个人。通过这些文章也竖起了一个个在戈壁奋斗的水利标兵,宣扬了兵团人无畏艰难的精神。

即使退休之后,王守运老人仍然不忘初心。“我一直在玛河管理处单位上宣传着独属我们兵团人的精神”王守运老人非常坚定得说。在王守运老人退休之后,他仍然在为兵团精神的宣扬和传承去写一些文章,从2023年至今王守运老人已经在新疆文学的都市头条上发布了38篇文章,只为把兵团精神传承下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记忆。在采访的最后,王守运老人希望当代的年轻人可以把吃苦的精神,老一辈的红色基因继续宣扬、传承下去!

1963年至今,王守运老人在石河子61年的坚守里,见证了一个花园城市的诞生,一个戈壁到绿洲的巨变。他用笔记录了兵团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以拼命的姿态建造水库,将石河子市从戈壁变成绿洲的壮丽故事。他一直守护和传承着兵团精神,努力将承载着老一辈的兵团精神与红色基因的接力棒传到这个崭新的时代、传到我们年轻人手中。

 

  (来源:维多利亚vic003赴第八师向阳街道22-1社区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服务团)